【香韵·保健】健康入秋,预防先行——香山实验幼儿园健康教育宣传
【香韵·保健】健康入秋,预防先行——香山实验幼儿园健康教育宣传
健康入秋
预防先行
流行性感冒(流感)
秋季天气冷暖多变,昼夜温差加大,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即流感患者在讲话、咳嗽或打喷嚏的过程中,将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排放到空气中被周围人群吸入而引起的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一般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可有胃肠不适。一般情况下,病程一周左右,少数人遗留咳嗽症状,部分老年人、孕妇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往往引起重症甚至死亡。
预防要点
1.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 推荐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流感高危人群,应该于每年9-10月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2.保持良好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在流动水下洗手,持续至少20秒;外出回家后先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帕或纸巾轻掩口鼻,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3.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开窗换气。
4.尽量避免接触流感样病例患者,必须接触时,应佩戴口罩。
5.若出现流感样症状,应立即停课或离开工作岗位,避免接触他人,及时就医。
病毒感染性腹泻
进入10月份,天气气温、湿度变化频繁,剧烈影响敏感人群抵抗力,叠加国庆长假后效应,学校、托幼及养老机构等敏感人群聚集场所极易暴发诺如病毒群体性感染事件。
诺如病毒,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大约12~48小时内就会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和恶心等急性胃肠炎症状。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出现呕吐。
预防要点
1.培养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重视饭前便后洗手等日常生活细节。
2.防范病从口入,重视食品卫生,尽量少吃生冷食物,不吃变质食品,注意饮水卫生。
3.出现不明原因呕吐后应及时使用含氯消毒剂对被污染环境表面和衣物等进行消毒。
4.如出现呕吐、腹泻等疑似与进食有关胃肠症状,停止继续进食同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
5.怀疑食品安全问题请拨打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12315。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以手、足和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发生暴发。
预防要点
1.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不喝生水等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保持环境卫生,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2.托幼机构要做好晨、午检,发现孩子手、足、口腔等部位有疱疹,通知家长及时带宝宝就诊,待症状完全消失一周后才能复学。
3.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本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带婴幼儿和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4.做好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教室以及公共活动区域等的清洁消毒工作。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秋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预防要点
1.接种麻腮风疫苗;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的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手段。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擤鼻涕)应立即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3.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一旦发现流腮,患儿应立即隔离,卧床休息。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要多饮开水,保持口腔清洁。
温馨提示
健康饮食 不喝凉水
五谷杂粮、蔬菜水果、鱼蛋肉奶能够为身体提供必需的营养,只有合理搭配饮食,不挑食偏食,营养均衡,才能为身体打下好底子。
注意卫生,勤洗手
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勤洗手的习惯,这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而且对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保证充足的睡眠
常言道“春困秋乏”,秋天里人们常常容易感到疲乏,这时候保证充足的睡眠对健康十分重要。在居家的生活中,孩子的作息应与在幼儿园时差不多,做到早睡早起,中午进行适当的午睡来缓解困乏,晚上睡前可留一点亲子共读的时间,帮助孩子缓缓进入梦乡。
积极开展体育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想要少生病,运动是绝对少不了的。运动不仅有益身体健康,对孩子的心情也会有积极的影响。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天的温度总是难以预料,昼夜的温差更是变化莫测。在此温馨提示大朋友、小朋友们:天气转凉时(早晚温差大)注意保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