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2班 班本课程《“塔”有话要说》
香山实验幼儿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
中2班班本课程:《“塔”有话要说》
我们的故事,
藏在孩子好奇的问题里,
藏在孩子渴望的眼神里,
藏在孩子的生活里……
当香幼中2班的孩子遇上“塔”,
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让我们跟随孩子一起走进“塔”的神秘世界吧~
一、 主题缘起:
国庆假期结束后,轩轩兴奋地向大家分享着自己的假期经历。“老师、老师,我和彤彤一起去了灵岩山,看到了一个特别特别大的塔,我爸爸说它叫多宝佛塔”,“我也去过,它可高了”,一旁的骏宇附和道。“我去了苏州的盘门景区,那里也有一个塔”……听了他们的谈话,没看过塔的孩子也被吸引了,他们对“塔”非常好奇。
“塔有多高”、“塔是什么样子的”、“所有的塔都是一样的吗”、“为什么塔的顶上是尖尖的”……孩子们充满了好奇,于是一场关于“塔”的探索之旅,就此开始……
二、 聚焦问题:关于“塔”,我想知道的是……
针对孩子们前期对“塔”的疑问和兴趣,我们也发放了关于“塔”的亲子调
查表,孩子们和家长一起调查、了解身边一些“塔”建筑的具体情况
围绕孩子们的调查记录表,我们将问题一一收集起来,并从中总结出四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具体如下表:
解读幼儿问题,确定课程活动目标 | |||
| 幼儿提问 | 核心 | |
问题一 | 所有的塔都长得一样吗? | 各种塔的造型、分类和用途 | |
问题二 | 塔看着好高,为什么不容易倒塌? | 塔(建筑物)的稳定性因素 | |
问题三 | “塔”是不是年纪很大了? | 塔的结构、历史、用途等 | |
问题四 | 我可以自己搭塔吗? | 创作、搭建各式各样的塔 |
三、 立足问题,开展项目活动
(1)寻“塔”记
“除了东方明珠塔,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塔呢?”、“所有的塔都是一样吗”……周末亲子时光,爸爸妈妈陪着孩子们就近探访了苏州的塔。万里晴空,暖风微醺,许多小朋友们留下了与古塔的合影,他们都寻到了哪些塔呢?跟着照片,一起来看看吧。
“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光福塔,照片里看着光福塔好小,但是走近了发现它其实很高的。”
“爸爸带我去爬了灵岩山,灵岩山上面有一个塔,这个塔是一层一层的,上面有一个尖尖的东西。”
“我也去了灵岩山,好多人会到这里来祈福,祈福就是祈求平安的意思。”
“塔的身上还有很多很多的花纹,像一个年纪大的老爷爷。”
“我走得越近,就会发现塔越大,远远的看,塔只有一点点。”
“我和你们去的都不一样,我去的是虎丘塔,虎丘塔上面有好多好多的门,就像是一个个山洞一样。”
孩子们在寻“塔”的过程中,对塔的高度、形状有了一定的了解,瞧,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发现呢!
“塔上会挂很多小的铃铛,风一吹就响。”
“塔的窗户上会有很多很多的花纹,和家里的窗户不太一样。”
“塔的角是尖尖的,往上翘起来的。”
(2)论“塔”记
在对“塔”进行实地观摩的基础上,孩子们也萌发了很多的问题:
丁丁:“塔到底是怎么建成的呢?所有的塔都好高呀!”
小婉:“但是它们都不会塔,而且很稳,为啥呢?”
芊荨:“塔除了祈福、观赏,还有别的作用吗?”
于是,首先我们通灵岩寺塔(多宝华塔)的介绍视频,与孩子们一起了解了它的来历,同时也对塔的结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随后,我们又通过图片、视频等,了解到“塔”大多都是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的。
塔基: 和建房子一样类型的地基。
塔身:塔顶到塔基的部分,构成塔的主体。
塔刹:指佛塔顶部的装饰。塔刹位于塔的最高处,是“观表全塔”和塔上最为显著的标记。塔刹作为塔显著的标志,一般用金属或砖石制成,一般塔刹本身也如一座小覆钵塔,分为刹座、刹身、刹顶三部分构成。
就在孩子们对“塔”进行深入探索的过程中,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骏宇:“所有的塔都和苏州的塔一样吗?我见到过东方明珠塔,它就像是一个导弹,跟我们刚刚看到的不太一样。”
希希:“我在电视上看到过有一个用沙做的塔,在埃及,叫金字塔,它跟苏州的塔也不一样。”
随后我们也和小朋友们一起结合视频,了解到塔其实有很多不同的种类:按材质:砖头、 木头、沙、金属、水晶等等;按塔的结构造型:阁楼式、单层塔、喇嘛塔等;按塔的排列位置:孤立式、对立式、排列式等等。
(3)创“塔”记
在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塔、初步了解塔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孩子们意犹未尽,这时米粒小朋友说:“塔很高很高,但是我希望塔上能有一个滑滑梯,这样子我还能在塔里面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儿呢!”
“对呀,对呀,我希望我的塔里有很多很多的冰激凌,每一层都有,这样我爬累了,还可以停下来吃一点,凉快一下……”
米粒的想法一下子激起了大伙儿们的活动兴趣,不如,我们一起将自己想象中的“塔”记录下来吧。
“塔”的设计图纸完成了,那么如何搭建呢?和小伙伴们一起来试试吧。
瞧,几个孩子围在一起,从第一层搭起,他们选择了许多圆柱形状的积木,用圆柱积木围成塔基,然后用长方形的积木在上面一个连接一个地搭建。也有的选择直接用方形积木,直接垒高。
但还没搭建多高,就倒塌了。“哎呀,我们的塔为什么会这么容易倒呀?”,初次建构,小朋友们对频频倒塌的塔束手无策。就在大家对这个问题毫无头绪时......
“是不是因为我们下面的圆柱体太细了,撑不住上面的塔身和塔刹呢。”
“看来下面要用一些比较粗的圆柱体,这样子才可以撑住!”
“就像是盖房子一样,我们的塔基一定要摆的整齐、牢固一点,那样塔才会稳固。”
在一次次的猜想,一次次的实验,一次次的调整过程中,孩子们终于找到了将塔垒高的好办法,一起来看一看他们的搭建作品吧!
除了积木,孩子们在建构区还运了很多其他的材料进行搭建,有纸杯、雪花片、也有小积塑等等。有的孩子喜欢把塔的底座搭的宽宽的,怕它倒了;有的孩子则想尽办法用方方正正的积木打出塔尖;有的孩子谨慎小心,把塔搭的高高细细的,却不会倒掉,真是厉害。
有了在幼儿园建塔的经验,在家长朋友们的支持下,小朋友们也和爸爸妈妈们一起一起来在家造塔。一起来欣赏一下中二班小朋友们的作品吧!
正当大家热切地分享自己与爸爸妈妈一起完成的作品时,俊宇带来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塔”。“咦,他的塔为什么和我们做的塔不太一样呢?”俊宇小朋友塔上精致的蔬菜水果模型很快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孩子们很感兴趣,基于此,我们也与孩子一起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塔”——膳食金字塔。
原来,每一种食物得营养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每日摄入的营养也是有限的。那么该如何合理安排我们的一日饮食呢?孩子们也有了自己的主意,一起来看看吧~
四、 延伸和反思
“塔”项目活动是一次有趣的生成性活动,整个过程中我们注重对幼儿兴趣点的把握和支持,教师则通过多渠道来活动的持续开展提供可能性。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源于对活动目标的准确把握(目标的设定基于幼儿的提问),二内容的选择也符合《纲要》中指出的“教育活动内容既要适合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也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原则。
随着项目活动的深入探究,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知识经验内化后,设计出各式各样的“塔”,这也体现出了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将想象转化为实际的“建筑”更是值得记录下来。孩子们不断地在内化外显、测试改进的过程中综合地、多维度地看待食物的本质,他们地学习也不再浮于表面,而是有了更深层次地发展。
本次活动中,我们也努力兼顾五大领域的融合共通,如:科学领域下有关塔的分类、造型等,数学领域下有关塔的稳定性猜想、实验等,艺术领域下有关塔的造型设计图、装饰等等。整个课程活动中,我们在追求结果的同时更关注于幼儿的探究过程,活动始终以“提问——想象——计划——创造——改进”的环节来不断推进,以孩子每一次的提问、每一次的试误、每一次的成长来作为活动的重要支撑。